禅与摩托车的维修技术读后感
为了让自己读书的时光不必浪费,每每都想写下读后感;可又在提笔之时,忘掉了读书的经过。那么在读书的这些日子中,究竟有什么留下来了,我能够去找到吗?
读书其意义似如生活,即难以寻得其意义。最开始读书是为了逃避,正如逃避生活一样;小时酷爱阅读三毛,感动于其夫妻之天造地和,可最后结局却是令人潸然泪下。后又喜欢读清代散文小说,在高三学业紧张的时期,也会在周末晚上读书到深夜1,2点。这或许是我对于生活的一种叛逆,当时无从发泄,便只能通过这种在父母眼中甚是不理智的行为,来标榜自己的存在,不至与众人同也。
清代散文中最喜欢的则是《秋灯琐记》。在校时无意间拍了一张照片,会让我想起其中一句“春过半,花命也如春短。一叶落红吹渐慢,风狂春不管”。秋芙以花砌字,春字还未成,便被落风吹散,凌乱满地。秋芙甚是惆怅,蒋坦便打趣道:“好一个风狂春不管”。相与一笑作罢。在高中时期,我时常将这本书放在枕头的一侧,我羡慕他们的男才女貌,从小便相识, 从小时定亲到迎娶进门,便相隔了15年的时间;结婚10年后,发鬓多了一些白发,而在书的末尾,蒋坦也愿世世永为夫妇,证明佛前。 这样的生活时常是我的向往,但不言而喻,这样的生活与社会主流背道而驰。蒋坦与秋芙生活拮据,有时甚至需典卖家当,才能维持生活。而作者也是将生活中的繁琐之事,化成了夫妻之间的玩笑。
说到这里,其实和想要讨论的主题有些相差甚远了。《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》,本书的内容均是围绕着作者进行的一次肖陶扩旅行,以及在其路上的思考而展开。作者的孩子时常会问道作者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场旅行时,其回答“不知道”。我想作者可能在书的结尾部分给出了答案,“我们只能走过那哀伤,才能脱离哀伤”。
这本书其实是算一本较难入读的书籍,特别是在笔者内心比较焦躁的这段时间。面临着家事不断,实习和科研的压力,就算再怎么摆烂,对于笔者来说也很难去做到泰然自若。读书时没有去关注其内容和思想,反而会去关心自己的读书进度。我今天读了多少页?我有学到什么吗?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做无关紧要的事情?其中较为讽刺的是,我一边快速浏览,企图完成这本书的阅读时,作者一边再告诉我“当你做某件事时,一旦要求快,就表示不再关心它”。是的。在某些时候,我的内心似乎将读书看成了一个任务,我不是为了读书而去读书,而是为了完成一本又一本的读书任务,好在和他人吹嘘的时候有一些资本。那么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又是为了什么呢?妈妈常跟我说:“你要好好读书,读书之后要好好工作”。诸如这些话语,隐瞒起来了“我”作为一个独特个体的存在。时到今日我才突然明白,每个人生而有异,为何要竭尽全力,拼死拼活地去成为同一种人呢。母亲口中的成功人士,她所认为的何为成功,则是年薪百万,家庭圆满。很可惜,我的哥哥现在还未达到这个目标,笔者也还未达到。那么我所认为的成功是什么呢?作者在书中时常提及的一个词是“良质”。其仅可意会,而不可言传。千万不要去尝试琢磨透它的意义,否则会像原书作者一样变成失心魔(当然不是)。当作者向其学生展示一系列作文并让学生进行打分时,大部分学生打分趋势相同,说明学生对于作文中的良质有着相同或是相近的认识。生活中的良质又该是什么样呢?或者说,受大部分人青睐或喜欢的生活,应该是什么样子呢?
(有时间再接后续吧)